您的位置:軟件測試 > 軟件項目管理 > 項目管理綜合 >
軟件項目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
作者:網絡轉載 發(fā)布時間:[ 2013/6/19 16:10:01 ] 推薦標簽:

 技術

 技術可行性分析至少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:
 。1)在給定的時間內能否實現需求說明中的功能。如果在項目開發(fā)過程中遇到難以克服的技術問題,麻煩大了。輕則拖延進度,重則斷送項目。

 。2)軟件的質量如何?有些應用對實時性要求很高,如果軟件運行慢如蝸牛,即便功能具備也毫無實用價值。有些高風險的應用對軟件的正確性與精確性要求極高,如果軟件出了差錯而造成客戶利益損失,那么軟件開發(fā)方可要賠慘了。

 。3)軟件的生產率如何?如果生產率低下,能賺到的錢少,并且會逐漸喪失競爭力。在統計軟件總的開發(fā)時間時,不能漏掉用于維護的時間。軟件維護是非常拖后腿的事,它能把前期拿到的利潤慢慢地消耗光。如果軟件的質量不好,將會導致維護的代價很高,企圖通過偷工減料而提高生產率,是得不償失的事。
技術可行性分析可以簡單地表述為:做得了嗎?做得好嗎?做得快嗎?

 社會環(huán)境

 社會環(huán)境的可行性至少包括兩種因素:市場與政策。
  市場又分為未成熟的市場、成熟的市場和將要消亡的市場。
涉足未成熟的市場要冒很大的風險,要盡可能準確地估計潛在的市場有多大?自己能占多少份額?多長時間能實現?

  擠進成熟的市場,雖然風險不高,但油水也不多。如果供大于求,即軟件開發(fā)公司多,項目少,那么在競標時可能會出現惡性殺價的情形。國內第一批賣計算機的、做系統集成的公司發(fā)了財,別人眼紅了也擠進來,這個行業(yè)的平均利潤也下降了。

  將要消亡的市場別進去了。盡管很多程序員懷念DOS時代編程的那種淋漓盡致,可現在沒人要DOS應用軟件了。學校教學尚可用用DOS軟件,商業(yè)軟件公司則不可再去開發(fā)DOS軟件。

  政策對軟件公司的生存與發(fā)展影響非常大。整個90年代,中國電信的收費相當高,僅此一招把國內互聯網企業(yè)打得奄奄一息。某些軟件行業(yè)的利潤很高,但可能存在地方保護政策,使競爭不公平。政策不當將阻礙軟件公司的健康發(fā)展,可怕的還是政府干預企業(yè)的正當行為。例如:現在家電行業(yè)競爭非常激烈,其中有一個企業(yè)的總裁十分了得,把對手打得節(jié)節(jié)敗退。于是中央來視察該企業(yè)并作講話:“你們的業(yè)績輝煌,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,……但我們是社會主義,不是資本主義,你們總得給兄弟企業(yè)的同志們留口飯吃吧!”

  有一次我拜訪了北京大學一位研究經濟學的朋友。這個年青人,還是個黨員,競然這么說:“我近在研究國內明星企業(yè)的興衰問題,我發(fā)現了一個規(guī)律,明星企業(yè)一旦被政府視察過,它忘了自己是誰,會做些走向死亡的蠢事。”

  我實在不明白企業(yè)中為什么還要有“書記”職位。我以為“書記”乃是天下第一號可笑的官銜,“書記”本是“秘書”(secretary)的同義詞,是個可有可無的行政人員的稱呼,在中國竟然成了大的官銜。每次看到新聞聯播把主席錯叫成總書記我都十分氣憤:因為總書記的稱喟只對幾千萬的黨員適用,的新聞機構難道不面向十多億普通老百姓?如果我將來的工作單位還靠“書記”來管事,我每天準忙著生氣,那里還有精力去編程。

 人

 有句名言:“人分四類——人物,人才,人手,人渣。”

  如果一個軟件公司里上述四類人齊全了,那么好的分工是讓“人物”當領導,“人才”做第一線的開發(fā)人員,“人手”做行政人員,“人渣”負責行賄。

  這里只談公司的領導與開發(fā)人員“行還是不行”。“人物”畢竟是少數,“人才”可是濟濟的。舉重若輕的那類“人才”可以做領導,舉輕若重的那類人才適合做軟件開發(fā)人員。假如一群持有學士、碩士和博士文憑的畢業(yè)生到軟件公司應聘,該如何錄用呢?我的建議如下:先選擇本科畢業(yè)生,因為他們正當青春、干勁十足、不擺架子、不恥下問、要求不高、奉獻甚多。

  其次選擇碩士畢業(yè)生,如果該生沒象范進中舉時那么老,并且在讀碩士時沒有天天去造文章而丟棄了編程工作,那么讓有經驗的學士程序員帶他們煅練幾個月可以用了。

  如果學士、碩士被其它公司取光了,那只好撿幾個博士充數。博士到了軟件公司有什么用呢?我想不出有什么用,只知道他們挺值得可憐的:從碩士讀到博士出頭,這六七年時間,真本事沒學多少,倒學會“眼高手低”甚至“弄虛作假”;畢業(yè)時驀然回首,發(fā)覺青春已被虛度,心靈已呈老態(tài),唯有長嘆短噓,強把自負作自信。我也將博士畢業(yè),要論為三手貸賤賣了。真羨慕那些比我年輕的學士、碩士們,他們可以遠走高飛,唉!

。ǘ┛尚行苑治霭咐——投資軟件公司失敗的教訓

 談到軟件產業(yè),不能不提及比爾·蓋茨與Microsoft公司。因為比爾·蓋茨創(chuàng)建了Microsoft公司并成為世界首富的事實,使得無數從事軟件工作的人們心存同樣的夢想。有太多人急著想做中國的比爾蓋茨 。有個年青人發(fā)明了一種漢字輸入法,便在媒體上放言欲覆蓋比爾·蓋茨。中央電視臺特沖動地把一個上了年紀的院士請來,讓他談談自己與比爾·蓋茨的比較,害得這位院士一個勁地辨解自己不是中國的比爾·蓋茨。

  近幾年來,一批Internet英雄企業(yè)如Yahoo、Netscape興起。尤如打破了秦始皇一統的天下,重返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。讓軟件人員走出了Microsoft的陰影,看到了陽光燦爛的軟件世界。于是各色各樣小不點兒的軟件公司在國內遍地開花。

  打破水缸的小孩子很多,但并不見得會有司馬光的業(yè)績。由于“經濟、技術、社會環(huán)境、人的因素存在差異,有些事情美國人能做成,我們模仿著做未必能做得成功。雖然“星星之火、可以燎原”,但我們的國力薄弱,實在容不得把有限的火種扔到不毛之地。所以要進行可行性分析,如果不可行,不要急著去做。本節(jié)三個案例是作者親身經歷的,我力求講清楚錯在哪里,并總結經驗教訓。希望讀者看后能提高警惕,免犯相同的錯誤。

上一頁123456下一頁
軟件測試工具 | 聯系我們 | 投訴建議 | 誠聘英才 | 申請使用列表 | 網站地圖
滬ICP備07036474 2003-2017 版權所有 上海澤眾軟件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 ZeZhong Software Co.,Ltd